Tag Archives: 电影

传记片原型最佳候选

《波西米亚狂想曲》,《至暗时刻》,《万物理论》——传记片如今已成为人们观影选择的一大部分,并一直在颁奖季中有着不错表现。

传记片往往基于某人的真实故事进行戏剧性改编。这些改编不满足于仅仅重述某人的故事,它们更希望能披露其中的人性光辉,而这一过程往往十分复杂,也容易受到挑剔;也因此,它们在颁奖季时往往会受到更多关注。

去年上映了许多传记片,其中便包括了《波西米亚狂想曲》。该片围绕着皇后乐队展开,并将镜头重点对准了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 (Freddie Mercury)

近期的传记片的主人公不仅包括文化领袖,还包括政治领袖,比如影片《性别为本》,该片聚焦于最高法院助理法官鲁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的青年时期。更有一些传记片把目光投向了科学界的标志性人物,比如电影《登月第一人》,讲述了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在登月计划中的私人生活、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变化。

传记片的题材虽多样,它们的本质却都是给我们提供一个窗口,去近距离地观察那些值得我们尊敬或研究的人物的私下的生活,让他们的传奇永远流传下去。

 

明白了这点 ,我因此想提供一些或许被好莱坞遗忘,但却也值得注目的有趣小众的名人故事。

 

圣女贞德

 

1428年,正值英法百年战争之际,法国在一个不稳定的皇权统治下挣扎求生。年仅16岁的贞德号称她接受了神谕,告诉她去寻找法国皇太子,查理八世,加入他的部队。

尽管守卫队队长一开始拒绝了贞德加入军队的请求,贞德仍坚持己见,并设法让皇太子听到了自己的请愿。在皇宫的教会领袖的严格审问下,贞德说服他们,自己是奉上帝之命;之后,教会不但让她进入了军队,并派给她一队人马帮助她完成使命。

贞德完全依赖于她听见的神之声音,赢下了几场战斗,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尊重和影响力;于是她成功说服皇太子前往才被收复的失地兰斯,并在该处被加冕为法国国王。

尽管贞德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成为了全法国人的偶像,她却没有就此停下。她继续征战,从英国手中收回了更多的土地。在一场战斗中,她不幸被盎格鲁-勃艮第的部队抓获。贞德被控诉为一名异教徒,以施展巫术的罪名被送上法庭,在19岁的韶华之年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在此后的几百年里,贞德成为了法国人的精神偶像,她也的确在九十年代受到了文艺界的关注。曾有一部法国电影和一部加拿大迷你系列剧叙述她的人生。在2019年这个新时代,更需要通过贞德来强调年轻女性的力量和能力。

而且,贞德厌恶穿着当时女性的传统服饰,一旦有机会,她便会选择换上男性的衣服。因此,从现代的女权和性别认同角度去重述这个经典故事,也不失为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

 

路易斯·巴斯德

 

上一部有关于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电影上映于1936年。考虑到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该片值得一次从现代角度进行叙述和重制。如果我们非要拍一部关于白种老男人的电影,至少让我们把镜头对准那些能提醒困惑的父母给儿童接种疫苗重要性的人。

以防你有所不知,路易斯·巴斯德是活跃于十九世纪中叶至后期的法国化学家及微生物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包括了发现微生物会导致发酵,引进巴氏杀菌技术,以及发展疫苗基础理论。他为科学世界做出的最后一项贡献便是关于疫苗的研究,但尽管他在科学界声誉斐然,当时的人们仍不太情愿接受疫苗这一概念。

直到巴斯德发表了证明炭疽疫苗接种成功性的研究结果,人们才开始认为他的研究。巴斯德研究出了狂犬病疫苗,用以应对这种因其神秘病因而折磨了人们数世纪的疾病。他接种了一个九岁的男孩约瑟夫·梅斯特,借此将疫苗这种预防性医疗技术带给了全世界。

如今,无知的反疫苗运动可以从疫苗的起源中好好学习一下,更不用说巴斯德带给世界的很多基本的医学概念,其中包括疾病细菌学说。

有时候,为了向前迈进,人们有必要看看我们是从何而来。

 

格拉迪斯·宾利

 

请允许我向你们介绍格拉迪斯·宾利(Gladys Bentley);倘若你对这位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可爱的爵士蓝调歌手及酷儿(LGBTQ+)领袖早已相当熟悉了,那就让我再次唤醒你的回忆。

如她的法国同侪一样,宾利也在16岁时离家,发现自己在社会赋予她的性别角色中挣扎。作为家中四女的长女,宾利离开她在宾州的特立尼达和美国混血家庭,加入了位于纽约的哈莱姆文艺复兴的艺术大本营。宾利一开始在出租派对和自助餐厅献唱;她超人的,充满力量的歌声和对于蓝调的天才恶搞为宾利自己赢得了在夜店和私人场合演唱的机会,这其中包括著名的蛤蜊屋和乌班吉俱乐部。

在她的音乐才能之外,宾利身着燕尾服和高礼帽的独特穿衣方式,还有她对自己性取向的坦诚,和围绕在她身边的一溜迷人女友,都为她带来了不少知名度。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没落给宾利的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她随后与母亲移居加州,但她的演艺生涯仍在继续——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同性恋酒吧在西海岸愈加流行。

不幸的是,这一切随着麦卡锡时代的到来而结束,在全美,同性恋人士被大肆抓捕。作为当时知名的女同性恋者,宾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不得已之下,声称自己已依靠荷尔蒙疗法“治愈了”女同倾向,开始转为女装打扮,并嫁给了一名男性。在此期间,她依旧在台上表演,并在成为一名任命牧师的过程中加入了“爱神与基督公司神庙”,直到在1960年的流感潮中英年早逝。

宾利的一生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为社会对种族和性解放的接受程度起到的巨大的推进作用。她的一生同样直接提醒了人们,酷儿群体(LGBTQ+ community)在二十世纪面临的挑战。好莱坞给予宾利的关注甚至少于贞德和巴斯德,但她的传奇一生本应为更多聚光灯所瞩目。

 

翻译/Translate:陈恺扬/Carol Chen

校对/Proof: 李雪迪/Xuedi Li

终校/Finalread: 李映雪/Yingxue Li

 

电影对非正式性行为的误解

 

《不求回报(No Strings Attached)》和《朋友也上床(Friends With Benefits)》是我最喜欢的两部浪漫喜剧,它们都围绕着现代社会的常见关系形态——炮友而展开。虽曾属禁忌,但随着时代进步,非正式性行为早已成为常态,甚至成为浪漫喜剧中的主流题材。

 

但在看似现代的故事背后,是对过时比喻的依赖。《不求回报》中,当两位年轻的主角参加夏令营时,由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饰演的艾玛(Emma)邂逅并安慰了由艾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饰演的、父母离异的亚当(Adam)

 

人们总有一别。年轻的艾玛说。这明显表明了她对承诺的抗拒,这一细节也推动了电影其余部分情节的发展。

《朋友也上床》的开场同样给角色提供了随意性爱的动机:两个主角都被他们的长期伴侣抛弃了,这也使他们开始怀疑爱情。

 

“人们是因为受到伤害才会发生性关系”这种观念早已出现,而且通常是针对女性。甚至最近的一些电影,比如艾米舒默(Amy Schumer)的《火车出轨(Trainwreck)》,也强化了这样的观点: 女人之所以到处乱搞,是因为她们害怕亲密,渴望得到关注。

 

影片刚开场,父亲就告诉艾米,一夫一妻制是不现实的 这让她不断酗酒并追寻一夜情。观众应该把她的生活看成一场灾难——正如电影的名字一般。当比尔·哈德(Bill Hader)饰演的亚伦(Aaron)说服艾米与他确定一夫一妻制的关系时,她经历了一些矛盾并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方式。

编剧在构建情节时,巧妙地运用了经典童话故事的结尾——公主被她的白马王子拯救,只不过这个古老的故事被放入了现代的环境。当大屏幕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随意性行为时,我注意到像艾米这样的女性角色经常被描绘成情感上有问题,才导致她们的性选择很难被理解。相比之下,男性的滥交很少被精神分析或定义为性格缺陷。

大一那年我和一个朋友开始发生关系的时候,一点也不像这些电影里描述的状态。我们没有花时间制定规则。我们仍然坚信存在爱和承诺,只是不从对方身上寻求这些。当时我们十八岁,是朋友,彼此吸引,又住在同一个宿舍。

这种关系是为了方便而形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复杂。曾有几次,我以为我对他产生了感情。然而,我很难区分,自己是真的想要一段感情,还是只想要从性关系的负罪感中解脱出来。我常常对这种状况感到不快和矛盾。我曾告诉他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但后来又再次发生。我会想,选择和朋友上床是否意味着我从某些角度来说观念有些问题。

讽刺的是,直到别人说出了我一直在对自己说的话,我才意识到这多么可笑。一位男性朋友最近给了我这样的建议: 如果我想让男性觉得我有吸引力,我就会拒绝继续跟他们上床。他说:“男人不喜欢四处留情的女人。”

我意识到,我给自己强加了这么多的批评,却从未评判过和我睡在一起的那个家伙。此外,通过判断别人的性经历来判断其价值的人,可能不会是我生活中想要的朋友或男朋友。

非正式性行为有它的好处。我当时是与一个尊重我且重视我的愉悦感的人上床。我意识到性可以真的让我得到享受。这段经历也迫使我去面对我已经内化的双重标准,最终使我与性的关系变得更好。

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掌握自己的性关系的方法并没有一个人人适用的形式。虽然有些人无法在一夫一妻制之外拥有良好的性生活,但也有人觉得一夜情很适合自己。我们并不想要同样的东西,但我们都应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社会需要明白,女性是有能力的成年人,而不单是性对象。

 

在由性爱、爱情和亲密关系组成的维恩图中穿行,对于影迷来说,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但我更希望挑战误解,而不是强化误解。流行文化需要一种新的叙事,不把滥交等同于伤天害理和玩世不恭的叙事——我们都应该放弃对女性性选择的病态化。

当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在中央车站,用一群人快闪给米拉·库尼斯(Mila Kunis)带来惊喜时,又或是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无条件地送给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一束胡萝卜——因为她讨厌花——时,你仍会看到我的眼泪。但我知道,真正的女人不需要一个背景故事来解释她们的性选择,也不需要一段过往关系来证明值得被爱。

 

翻译/Translate: 王蔚/Wei Wang

校对/Proof:庞皓予/Haoyu Pang

终校/Final Read: 王雪琪/Xueqi Wang

 

给你的,绿毛怪格林奇先生

我懂你,你不想再看一遍《查理·布朗圣诞节(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或者《风云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了。你现在在读大学了,并且学了一些像“霸权”和“后现代主义”的大话,圣诞节对你来说实在是可有可无了。加入我们吧。做一个“非圣诞”圣诞节电影观影者吧。抿着蛋酒陶醉吧。在你的Instagram和Twitter上发发你也拒绝圣诞节商业化吧。

所以什么是“非圣诞”圣诞节电影呢?它是违背了正常圣诞节假设的圣诞节期间上映的电影。虽然像《风云人物》这样的电影和圣诞传说没有明显关联,但是它仍然利用了圣诞节的精髓。

下列电影和我们对圣诞节电影的预想背道而驰。以下是这个假期“非圣诞”的圣诞节电影列表:

  1. 与其思考世界和平,不如来一剂1988年的暴力动作片《虎胆龙威(Die Hard)

这部电影是最初的“非圣诞节”圣诞节电影。在你邻里都围着圣诞树唱“哈尔克!先驱天使唱道”(圣诞颂歌)时,你在看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放炸弹,真是厚颜无耻。

  1. 与其围着圣诞树拉着手唱歌,不如在1989年的电影《十戒(Dekalog:Three)》中探索最深层的疏离感和孤独感。

 

波兰在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杰作——《十戒》中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坐着出租车在夜晚的街道上游荡,《十戒》将我们置身于城郊亮着灯光的房舍之外。在这里,无法和其他人类建立连接的感觉在肆虐。节日的孤独如此真实,而《十戒》将它延伸出了深度。

  1. 与其强行实现异性恋霸权,不如在1992年的电影《漫长的一天结束了(The Long Day Closes)》中探究一个不确定自己取向的男孩的焦虑心理。

这部电影展示了同性恋题材电影的纯粹的诗意。当他的家人围坐在圣诞树旁吃晚餐时,11岁的男孩巴德(Bud) (Leigh McCormack独自坐在楼梯上。他的两位哥哥最近都结婚了,而巴德知道自己和他们格格不入。当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利物浦探索自己的性别时,他变得越来越和一个矛盾的,模棱两可的世界交织在一起。

  1. 与其将悠闲的童年圣诞节浪漫化,不如与1982年的《芬妮和亚历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一起深度探索童年的创伤。

 

与其选择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英格玛·伯格曼百年庆典(Ingmar Bergman Centennial),我更推荐《芬妮与亚历山大》。这部五小时的电影(剧场剪辑版只有三小时),是关于一对兄妹在20世纪的瑞典的成长故事。它的红色色彩倾向或许看起来和圣诞节的精神一致,但是这部电影在展现童年时无情地探索那些常常被藏起来的内心创伤的方式使它变得非常“不圣诞节”。看妈妈亲吻圣诞老人是对这些小孩子造成最少伤害的画面了。

  1.  与其享受全家福,不如随着1999年的电影《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一起享受性的风潮和怪异的阴谋。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最后一部电影是如此的陷入偏执和带有性元素,以至于任何一个家庭都会对此烦躁不安。但是这部电影不仅仅是纯粹的颓废:在最深处,它是对于婚姻中的执念和无处安放的爱元素的真实沉思。

  1. 与其去听教堂年年讲的耶稣诞生的故事,不如跟着1985年的珍·卢克·戈达德的《向玛丽致敬(Jean-Luc Godard’s Hail Mary)》探索这个故事最富争议的诠释吧。

 

这部电影于20世纪80年代在法国完成拍摄,在上映后由于讲述了一个颠覆传统的玛丽的生平故事而受到了批评。它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II)谴责,并在阿根廷和巴西被禁映。《向玛丽致敬》敢于违背传统。它包含了几个处女玛丽的裸体镜头—虽然去除了性的内容—并迫使我们通过将圣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重新思考神圣的演讲。《向玛丽致敬》展示的对于肉体、贞操、奇迹和上帝的激进的论断使它超越了所有“基督”类的圣诞节的肤浅理解。

7.与其参与到消费主义的狂欢中,不如在1985年的《巴西(Brazil)》中拥抱对现代文化反乌托邦主义的讽刺态度

 

你不知道特里·吉利安(Terry Gilliam)的《巴西》是在圣诞节期间上映的?惊喜吧!它甚至有一幕坐在轮椅上喝醉了的圣诞老人。这部杰作讽刺办公室生活、独裁主义、最后阶段的消费主义,是一部滑稽的政治反乌托邦作品,而且和我们的每天越来越息息相关。

 

  1. 与其在家休息,不如在1971年的《安东万叔叔(Mon Oncle Antoine)》中到魁北克郊区寒冷的外部世界冒险吧。

考德·朱察(Claude Jutra)的这部备受崇敬的电影是以12月24的加拿大大教堂为背景的。当你舒服地躺在家中享受着热可可时,观看15岁的本诺(Benoît) (Jacques Gagnon)和他的叔叔安东万(Antonie) (Jacques Gagnon)在运送死尸的路上在雪中游荡吧。这部电影很寒冷,也具有条理。它是一个慢热的火炉——或者可能是融雪炉——为你烹饪了圣诞节舒适温暖的多伦多的城市生活之外的世界的满足和挑战。

9.与其不工作去度假,不如在1960年的《公寓(The Apartment)》中感受职场晋升并获得后资本主义的孤独状态。

 

我们的“非圣诞节”圣诞节电影清单最后一部电影是比利·韦德(Billy Wilder)的浪漫喜剧《公寓》。故事发生在节日期间,杰克·勒蒙(Jack Lemmon)饰演一个孤独的上班族西西·百斯特(CC Baxter)。他将自己的公寓租借给了他的上级以便他们产生婚外情。Baxter下定决心个要爬到企业的顶端,但是当他遇到弗兰·库布里克(Fran Kubelik)时,一切都变了。

韦德知道爱会粉碎我们预期的生活轨道。他拍摄的电影中每一句风趣的对话都恰到好处。韦德对待企业成功心愿单和令人震撼的爱的礼物的方式也许,比起任何事物,更能诠释圣诞节矛盾的本质。《公寓》既是最好的“非圣诞节”电影,也是最好的圣诞节电影之一。

 

翻译/Translate: 吴雯堃/Amy Wu

校对/Proof: 余思杭/Valerie Yu

终校/Final Read: 王雪琪/Xueqi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