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美国手语,势在必行

 

如果你打算修一门语言课,那么多大可以为你提供四十多种选择,其中有亚拉姆语圣书体[1]古希腊语等。但即便是号称囊括学无止境的多伦多大学,也仅在世嘉堡一个校区开设了美国手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课程。这一现状应当得到改善

[1] 埃及的象形文字

所幸,圣乔治校区(UTSG)中已有人在推动美国手语课程的引进。这一提议最初由听障学生迈克尔·小萨马卡伊(Michael Junior Samakay)提出,他是多伦多大学美国手语俱乐部的创始人。自七月以来,在他的提议下,文理学院学生协会(Arts and Science Students’ Union) 一直致力于美国手语的课程提案的实现。共同参与此项工作的还有多大学生会副主席兼事务主管乔什·格伦丁(Josh Grondin)、语言学本科生(Linguistics Undergraduate Students)和平等教育学生(Equity Studies Students’ Union)

当我与萨马卡伊初次见面时,我对手语一无所知。当他教我如何用手指拼写出我的名字和一些基本词汇之后,我便有了自学手语的决心。我通过一些网络研究了解到,美国手语不仅仅是将英语翻译成手势,更是一门具有自身语法体系与生命力的复杂语言。我意识到,连正确地理解这门语言必须通过课程系统地学习,更别说要熟练地掌握它了。然而(学校里)并没有相关的课程供我选择。

当然,在多伦多大学设立手语课程的重要性远比满足我的个人兴趣重要得多。我不是唯一一个想要学习手语的学生。萨马卡伊通过邮件告诉我,大多数向他学过手语的人对手语非常感兴趣;由于同学们渴望继续学习却又找不到途径,他才想要推动对手语课程的引进。

撒马伊卡的手语俱乐部脸书主页累计点赞数超过五百,从多大学生对该俱乐部的关注程度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学习手语有强烈兴趣。然而即便(学生们)有这样的热情,多大在提供手语课程方面仍落后于瑞尔森大学、约克大学、卡尔顿大学及卑诗大学等加拿大院校。

在蕾娜·海姆斯·帕克(Rena Helms-Park)教授的引领下,自2007年起世嘉堡分校将美国手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引进其课程体系。她在邮件里告诉我课上收到的积极反馈,以及迫切想要选进这门课的学生人数。她充满信心地说,世嘉堡的手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无尽的价值

同时,她也介绍了这门课能给学生带来的专业发展机会。她解释道:学习手语是取得听力学和语言病理学专业资格的第一步。”同时,这项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取得在医院,诊所及学校的志愿者机会。

海姆斯·帕克教授告诉我,说:我们的一位毕业生瑞奇·周(Ricky Chow)现在正在桑尼布洛克医院(Sunnybrook Hospital)做关于人工电子耳蜗的研究,其主要针对于在粤语音调上的听觉。她还说道,大多数情况下,美国手语课程是进入康复科学领域的预备课程。

圣乔治和密西沙加由于没有设立手语课程,导致其学生失去了这些机会。萨马卡伊指出,任何从事公共事业的多大毕业生都可能从手语课程中受益。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极有可能遇到有听力障碍而必须使用手语的人。” 大学教育在促使学生接触非主流的语言和文化时,也教会他们选择更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去学习。

如果大未能提供手语课程,将会无形中忽略了听力障碍者的需求。这最终可能会演变为全社会对听力障碍者的漠然与歧视。加拿大听力障碍者协会认为,由于“系统性歧视、不合理的优先权和单纯地忽视”,使得加拿大听力障碍者的权利被侵害。

手语学习并不能涵盖听障者文化的全部,但这是打破听力障碍者与普通学生之间交流障碍的第一步。正如文理学院学生协会的约书·亚博马(Joshua Bowman)所言,开设正规的美国手语课程便是在“建立沟通的桥梁。”

萨马卡伊对此表示认同,他说,“手语缩小了听力障碍者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他还说,作为正常大学中的听障学生,当其他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手语时,“(他)会对大学生活产生归属感。”

总的来说,提供手语课程将为大学的无障碍环境提供实质性支持。博马认为,“将无障碍这个词挂在嘴边是没有意义的。多大需要通过设立美国手语课程来维护其无障碍的校园环境。”

多伦多大学可以通过在其三个校区中都设立手语课程,从而为学生改进校园乃至与全社会无障碍环境提供有力工具。比如,世嘉堡校区的一些学过手语的毕业生就创建了“由听到说”公益组织,致力于提高加拿大及发展中国家的无障碍环境。

圣乔治校推广美语课程的前景是乐观的。十月初,文理学院的学生协会、院长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及其他管理层人员讨论了手语课程的提案。据博马提供的信息,院长给了提案正面的反馈,而管理层则协助着手收集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萨马卡伊建议学生们在脸书上为多大手语俱乐部点赞,以学习更多手语知识。我们应使这一文化活跃起来,使学校意识到其价值所在。

开设美国手语课程的提案本就是一种进步。校园中残障人士生活/学习便利问题仍然存在,但学生们同心协力解决问题却是难能可贵的好现象。

 

 

翻译/Translate:姚静姝/ Helen Yao

校对/Proof:陈雨桐/ Yutong Chen

终校/Final Read:李映雪/Yingxue Li